7月ETF单月赎回达30亿 RQFII转道私募
QFII始于私募盛于公募;RQFII从公募起家,真正的赢利点却在私募基金。
截至8月底,外管局一口气批准了恒生、汇丰、东亚等多家外资机构的RQFII资格,并已实际授予18亿元的投资额度,占8月审批总额(59亿元)的30%。这让原本独享政策红利的中资基金“如坐针毡”,更传出30多家机构联名“上书”外管局,要求暂缓外资额度审批。
推荐阅读
[热销私募产品]朱雀阿尔法7号
- 私募抢饮国债期货的头啖汤
- 星石借大集合曲线涉足公募
- 三成私募选择高仓位 分歧变大
9月5日,由超过50家会员组成的香港中资基金业协会正式成立,由南方东英总裁丁晨担任第一任会长。在成立大会上,她承认协会向中央政府提交了改善RQFII市场的意见,促请监管机构在加快审批额度的同时兼顾产品多元性,避免恶性竞争。
记者从多渠道了解到,为应对RQFII公募市场日趋饱和的状况,包括海通国际、国泰君安、富国(香港)等多家中资机构正积极筹划发行面向机构投资者的私募基金。业内人士说,私募成本低、无审批、盈利有保障,是短时间“冲”额度的最佳选择。
谈及内地与香港的基金互认,该协会预计很快就会有初步方案咨询业界。丁晨表示,基金互认初期应保证产品设计、管理和风控均在“本地”进行。言下之意,大量在港销售但并非在港注册及管理的离岸基金“北上”成疑。
私募成风
“RQFII从债券1.0,进入ETF主导的2.0时代,目前正大踏步迈向"专户定制"的3.0时代,私募产品具有更强的灵活性,能满足不同投资群体的需要。”尽管南方东英暂无意转向私募,但丁晨表示,RQFII从公募走向私募,是产品多元化的开端,未来会平衡发展。
多家券商系机构正积极筹备私募产品的开发和投资者谈判。
国泰君安(亚洲)资产管理董事总经理袁军平接受本报采访时透露,该机构新获批的16亿元RQFII额度会用于主动型私募基金,股票和债券的投资占比依据客户需求而定。他坦言,私募产品无需香港证监会(SFC)事前审批,是开发私募的一大诱因。
截至5月底的官方统计,共有73家内地集团在香港设立196家注册机构。由中资机构管理的基金数量由2011年的106只上升至去年底的161只,资产净值大幅飙升159.5%至1357亿港元,其中RQFII均为公募产品,事先须通过SFC审批。
对于逃避监管,富国资产管理(香港)行政总裁张立新反驳说:“私募基金针对机构投资者,尽管没有事前审批,但产品运作若出现违规,仍受到SFC法规约束。”
撇开监管问题,A股ETF在公募市场连续遭遇净赎回或加速中资基金转战私募。
记者查阅香港联交所的ETF8月报表,7家在港上市的A股ETF继续录得大额赎回,嘉实、易方达、华夏管理的4只ETF共计被赎回2555万份基金单位。而在7月,共约30亿元资金流出RQFII-ETF。
华夏基金(香港)行政总裁陈佳铃认为,私募产品主要面向国外养老金、家族信托等资本雄厚的长期机构投资者,投资锁定期较公募长,按照管理资产比例的收费模式也较为稳定;可成为公募基金的重要补充。
有不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RQFII私募主要根据1至2家大机构的回报要求定制投资组合,初期额度很容易满仓,为迅速追加额度提供了便利。
据了解,海通国际将有10亿元额度将用于私募基金投资内地A股,加上富国和国泰君安,首只RQFII私募基金有望近期推出市场。
基金互认 箭在弦上
RQFII以外,内地与香港的基金互认将成为该协会重点参与的议题。
丁晨说:“基金互认将决定未来5到10年香港能否成为世界顶级资产管理中心。”她预料,最快今年底或明年就会有相关草案咨询业界意见。
协会建议,在执行初期,两地销售的公募基金产品应确保在“本地”设计、交易、管理和风险控制,以符合保护投资者利益和发展两地资产管理市场的初衷。
换言之,大量在香港销售但实际管理在欧美的基金有可能不包含在基金互认的范围内。SFC统计显示,截至去年底,香港共有1847只认可单位信托及互惠基金,管理逾12万亿美元资产;但其中只有305只在香港注册并投资管理,若以总资产净值计算,“香港制造”的基金只占4.53%。
发送好友:http://stock.sixwl.com/smjl/126297.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上一篇:国债期货基金试水专户先行 私募谨慎观实盘
下一篇:国债期货上市第一日 券商私募唱主角
·冀各城石市最舍得花钱2013.09.06
·地铁体育场站周六扩大围挡2013.09.06
·新客站最新进展2013.09.06
·世界72城市2012年房价房租排名2013.09.06
·9月6日超级卖出大单排行前20名2013.09.06
·9月6日超级买入大单排行前20名2013.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