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股票 >> 私募交流 >> 浏览文章

阳光私募熊途逢生 星光重新闪耀

发布时间:2013-2-25 10:11:00 来源:中国网? function ContentSize(size) {document.getElementById('MyContent').style.fontSize=size+'px';} 【字体:
document.getElementById("bdshell_js").src = "http://bdimg.share.baidu.com/static/js/shell_v2.js?cdnversion=" + Math.ceil(new Date()/3600000);

从增量角度看,2012年信息披露相对完整(如净值信息、投资顾问等等)的私募新发产品共计仅为275只,其中传统型股票多头策略私募更是仅为151只,这一数字相比2011年同期缩水将近80%。

从发行品种角度看,由于持续低迷的市场环境引发投资者避险情绪升温, 私募基金 中的分级型(含结构化信托)产品凭借风险敞口低、收益稳定的特质受到青睐。然而,低风险端产品的业绩提成相对较低,而管理型产品在熊市中又难以带来业绩提成收入,这令不少私募公司在2012年的“严冬”中生存堪忧。

推荐阅读

优秀对冲基金您抓住了吗?

  • 私募一周“hot”大盘点
  • “大资管”时代 私募难言“轻松”
  • 保险资管发行私募产品不是“梦”

在经历了过去几年的高速发展后,随着投资环境的低迷,阳光私募行业的发展较前几年明显放缓。

据统计,在769只运行超过一年的传统阳光私募中,共有368只产品2012年度绝对收益为负,占比达48%,对比市场的先抑后扬走势,意味着有半数甚至更高的私募管理人在过去一年没有业绩提成。而管理费中私募实际获取的或也有限,这对于动辄数百万元的公司运营成本而言无疑杯水车薪。一批中小型私募在本轮行业洗牌中被淘汰出局,也有部分大型私募在牛市中收益领跑却不善于熊市的生存之道,眼下同样面临经营入不敷出、人才流失等生存困境。

然而,正所谓“不破不立”,就在2012年资本市场最寒冷的严冬中,阳光私募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2013年或许是行业进一步快速发展的新起点。

法律地位确立

2012年12月28日,《基金法》修订通过,拟允许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保险资产管理机构、 私募证券 基金管理机构三类机构直接开展公募基金管理业务,明确将非公开募集基金纳入监管。这意味着阳光私募的合法性首次得到确认。修改后的新《基金法》2013年年中即将实施,在监管更加规范、发行成本降低、产品创新及业务开展空间拓宽等一系列利好因素推动下,阳光私募行业的发展前景无疑更加值得期待。

2007年以来非公开募集基金快速崛起,管理规模逐步攀升,其中的阳光私募可谓中坚力量。但监管的缺席令这一行业成为灰色地带,个别私募的“丑闻”抹黑了私募业的社会形象。可以预见在有法可依的新格局之下,阳光私募行业得以“正名”,树立良好公信力,未来发展能够更加健康和规范,广大投资者的权益也能得到有效保护。

私募纳入监管后无需借道信托牌照实现“阳光化”,其发行成本将显著降低。此前因存量信托账户有限催生出高额的账户管理费用,一度遏制了私募业发展。另外,多通道的提供也进一步加速了私募对冲时代的开启。此前受制于信托在对冲工具方面的限制,私募熊市中只能通过控仓选股避险,做空机制难以实现。随着新《基金法》实施,私募在投资工具和套利方面的选择更加宽松,有利于在不同市场环境下实现绝对收益目标。新《基金法》规定非公开募集基金管理人达到规定条件,经核准可从事公募基金管理业务,为阳光私募发行公募基金产品预留了机会。这意味着私募的业务范围可延伸至公募领域,其未来发展空间得以进一步拓宽。

信托账户开闸

2012年8月31日,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发布《关于信托产品开户与结算有关问题的通知》,标志着信托产品开户时隔三年正式恢复。按照《信托通知》, 信托公司 可自行开立证券账户参与证券交易,或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选择委托基金公司专户理财、证券公司定向资产管理计划参与证券交易。为便于信托产品参与证券交易,《信托通知》规定:一个信托产品每委托一家证券公司或基金管理公司进行资产管理,可以在沪、深市场各开立一个专用账户。对于阳光私募而言,信托账户重新放开有利于降低产品发行成本,解除私募行业发展的一大桎梏。

  投资工具放开

自2011年银监会《信托公司参与股指期货交易业务指引》出台并施行以来,目前已有8家信托公司获准进入股指期货市场,阳光私募试水对冲领域的队伍规模正在不断壮大。参与股指期货意味着增加了套期保值和套利的策略,为阳光私募提供了避险工具。未来随着金融创新的进一步推进,阳光私募的投资方向及策略选择有望进一步拓宽,为私募行业的创新转型开启新的途径。

行业创新加速

在投资工具放开以及“穷则思变”等因素推动下,2012年阳光私募行业的最大亮点便是创新步伐加速,策略多元化的创新产品在证券市场的严冬中犹如雨后春笋涌现。根据国金分类,目前多种策略私募主要涉及宏观策略、市场中性策略、相对价值套利策略、固定收益策略、事件驱动策略等类别。其中,相对价值套利策略、固定收益策略、市场中性策略风险较低,事件驱动策略、(全球)宏观策略等风险相对略高。

市场中性策略

目前最为普遍,现有私募多利用量化对冲手段追求阿尔法收益,在波动较大的市场环境中往往能取得更好效果。2012年国金统计范围内共有市场中性策略私募22只,其中部分业绩好于同期市场及传统型私募。而且,该策略产品的风控水平具备优势,波动率、下行风险及最大回撤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同期市场。该类型私募中,倚天阁投资管理的西部信托·信合东方年度收益超过20%表现抢眼,北京尊嘉资产凭借平稳收益及良好的回撤控制,在冷清的发行市场中实现管理规模稳步上升,策略经受规模的有效考验。

相对价值套利策略

重点强调时效性,对程序化模型、套利平台等技术均有很高要求,目前在国内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截至12月底,纳入国金统计的相对价值套利策略产品共计36只,主要涉及ETF套利、分级基金套利、股指期货套利中的跨期套利及期现套利策略。从实际运作效果来看,套利品种各阶段业绩也相对稳定。

宏观策略、以大宗交易和定向增发为代表的事件驱动策略等在2012年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作为宏观对冲策略的代表, 泓湖投资 旗下的泓湖重域全年实现17.22%的正回报,跻身私募年度涨幅前50,且其风险收益配比效果良好。定向增发策略由于受市场风险大幅释放所带来的股价普遍下跌的影响,折价率缩水明显,使得该类型私募的吸引力普遍不如从前。国金统计运行满一年的18只定增策略私募有3只年度跌幅超过10%,领涨者为东源(天津)股权投资的昆仑信托-东源定增指数型基金1期,涨幅为39.26%。

固定收益策略

自2011年底以来市场的“债热股冷”催生了固定收益策略私募的迅速扩容。在2011年12月以前国内的债券类型私募仅10余只,而截至2012年12月底,有净值及管理人信息披露的债券型私募已达81只。从风险收益角度看,2012年债券型私募的收益率持续平稳,多数产品月收益未见下行波动。与证券市场的较低相关性令债券型私募熊市中吸引力倍增。

发行渠道增加

自券商资管新规将产品发行由“审批制”改为“报备制”后,阳光私募发行市场可谓打开了一扇新窗,由私募借道券商发行产品的这一合作模式正在业内被快速推广:继2012年11月底 重阳投资(博 吧) 牵手国泰君安证券,共同打造“国泰君安君享重阳阿尔法对冲一号”之后, 鸿道投资与国信证券联手发售了一只名为“国信鸿道对冲限额特定1号”的 券商集合理财 产品。私募与券商的跨界合作可谓得心应手,利用券商的通道优势、客户资源和网点优势,私募在相当程度上拓宽了发行通道业务,而券商则直接获取交易佣金。随着券商资管、公募专户以及期货资管的开闸,越来越多的私募将眼光放在了合作发行对冲类产品的创新业务上,这对未来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格局必然会产生深远影响。

星光重新闪耀

2012年基金界大佬级人物“奔私”令阳光私募行业再度“星光熠熠”。王亚伟辞别华夏基金后重出江湖,9月份在深圳前海成立深圳千合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宣布进军私募业。其首款产品外贸信托-昀沣于年底火速发行,认购门槛、发行规模均创出私募规模新高。江作良离开公募基金五年后,在广州成立广东惠正投资公司,于近期推出自己的首只私募产品惠正成长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业内大牌的“奔私潮”彰显出阳光私募体制灵活、前景广阔的自身优势。随着年底A股行情回暖,未来私募江湖的快意恩仇必将更加吸引眼球。

ContentRigthTop();
var _bdhmProtocol = (("https:"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 https://" : " http://");document.write(unescape("%3Cscript src='" + _bdhmProtocol + "hm.baidu.com/h.js%3F134d911ac866f4d4b7a36889a6ef37db' type='text/javascript'%3E%3C/script%3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