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股票 >> 私募交流 >> 浏览文章

武汉阳光私募苦等牛市亮剑 最大亏损逾三成

发布时间:2013-2-25 9:37:00 来源:楚天金报? function ContentSize(size) {document.getElementById('MyContent').style.fontSize=size+'px';} 【字体:
document.getElementById("bdshell_js").src = "http://bdimg.share.baidu.com/static/js/shell_v2.js?cdnversion=" + Math.ceil(new Date()/3600000);

2月22日,沪指周线收报2314点,周五当日跌幅为0.51%;深成指报9364点,当日跌幅为0.34%。而在此之前,沪指从去年12月4日1949点的低谷,一路上攻至2月18日的2444点,创下了一波反弹的高潮。虽然此后连续数天下跌,但不少市场人士认为短暂调整不会改变后期反弹行情。

“我曾经豪情万丈,归来却空空的行囊。”这句歌词,一度被阳光私募行业认为是自己的真实写照。中国股市长达五年的调整,不仅让很多普通散户感到迷茫甚至绝望,在公众眼中那群蒙着神秘面纱的投资高手——善于捕捉商机的私募基金同样如此。

推荐阅读

优秀对冲基金您抓住了吗?

  • 私募一周“hot”大盘点
  • “大资管”时代 私募难言“轻松”
  • 保险资管发行私募产品不是“梦”

股市去年底开始的一波反攻行情,让私募们重新看到了希望。“坚守振作,迎接机会”的条幅,又挂到了他们的墙上。

最大亏损逾三成 表现皆不如人意

嘉伦投资是省内目前仅有的三个阳光私募之一。

2010年12月9日,嘉伦投资董事长张书桐的首只 阳光私募产品 ——“中融·嘉伦1号”成立,成立之时恰逢行情走弱,基金净值每况愈下。随着股市持续走熊,其净值一直在1元的发行价之下运行。在沪指跌破2000点时,“嘉伦1号”亏损甚至超过了30%。

在嘉伦之前,武汉还有两家阳光私募公司在实际运作:湖北 盈捷投资有限公司、湖北新海天投资有限公司。

盈捷的首只阳光私募产品“中融盈捷九头鸟1期”成立于2009年初,基金管理人李少伟带领他的团队,在一年不到的时间内,取得了近30%的收益,凭此战绩,他在全国的私募界打响了名头。但其后,随着行情急转直下,该基金净值也一度跌破1元。

“4年过去了,又回到起点。”李少伟说。

2010年3月5日,新海天发行了旗下首只阳光私募产品——“中融·海天一期”。尽管之后的A股市场跌宕起伏,出现少见的大跌,但“中融·海天一期”还是创造过短暂辉煌。

截至当年9月3日,在上证指数从3031.06点跌至2655.39点,跌幅达12.4%的背景下,“中融·海天一期”却创下1.129元的净值新高,逆市取得12.9%的投资正收益;当年8月份大盘微涨,“中融·海天一期”的增长率却达9.58%,远高于2.91%的行业平均水平。这令“中融·海天一期”在当时全国800多只私募基金排行中跃至前五。

但此后,“中融·海天一期”同样面临着净值大幅缩水,最大亏损逾三成。

在发行首只产品后,武汉的上述3家阳光私募都曾发行过多只产品,但表现都不尽如人意。

阳光私募多以100万元作为认购门槛,属于为“有钱人”提供的高端理财服务。其实,在上述3家阳光私募之前,武汉最早的阳光私募是国贸盛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诞生于2008年,后因涉嫌违规操作而被证监会取消资格。

五年熊市太难熬 大家日子都不好

武汉阳光私募的表现,只是全国的一个缩影。

在长达5年的熊市中,一大批阳光私募倒在了低迷的市场中。其中最为大家熟知的,是2010年年底归国的赵笑云,他原来是红极一时的股评家,曾经的“中国荐股第一人”。

十多年前一度叱咤风云的赵笑云,曾提出过“十年十倍”的断想,但那已是明日黄花:去年6月8日,陕国投通知赵笑云,信托计划6月11日终止,意思再明白不过:请你清盘离场。

有统计显示,去年国内有超过200多只阳光私募产品清盘,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提前清盘,属“非正常死亡”。所幸的是,武汉3家阳光私募公司发行的10余只产品,尚无一只遭此厄运。

尽管如此,武汉阳光私募们的生存窘境,这些年却一直未曾化解。

回想当初介入阳光私募行当时的豪情,张书桐仍唏嘘不已,“当时想着要在华中地区崛起,成为阳光私募新锐,并在全国私募界抢占一席之地,真没想到,结果会是这样。市场弄人呵。”

按契约,私募公司收益来源除了1%-2%的管理费之外,还有盈利的20%。但这些年,由于基金没有获利,公司一直靠管理费存活。“这显然难以应对公司的日常开销,员工工资有时是我拿自己的钱支付。”张书桐说,不过让他聊以自慰的是,与证券业的其他机构员工相比,自己的员工队伍一直较稳定。

“但这离当初的设想还很远。”张书桐说,作为私募界的一员,哪怕是最基层员工,也起码都应有房有车,“但愿行情走好后,能与大家一起成长”。

采访新海天董事长 韦奇志 时,A股行情明显趋暖,但韦奇志仍感到寒意未消,“大家都很困难,日子还是不好过。”

李少伟为了避免清仓,曾被动选择了空仓策略。而今,他对过去的困难不愿多提,信奉“业绩说话”。“困难还有很多,但愿业绩做起来后,能给大家一个较好的回答。”

投资理念已改变 看到了突围曙光

A股去年底掀起一波反攻行情,私募业再次看到了突围的曙光。

嘉伦投资董事长张书桐对本报记者表示,此前的操作手法就像一个“大散户”,不停追逐市场热点,在行情不好时,此前的技术理论、价值挖掘等策略均告失败,“不论是短线,还是中、长线,都在亏损,而自己却总在与市场做无谓的抗争。”

痛苦之余,去年3月,张书桐开始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私募前沿阵地结交同行。走出去后,张书桐逐渐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形成了新的投资理念:选择并锁定投资标的,买入并持有。

新的理念确立后,张书桐感觉到自己的状态有了改观,行动更加积极。

去年,他在深圳成立了一家公司,作为自己的投资前台,主要负责调研和项目接洽,“员工不乏沃顿商学院的高材生”。

此后,张书桐动作频频,去年9月和12月发行了嘉伦2号和3号产品,10月成立了一个基金专户,公司还引进新资本,于12月参与了湖北一家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除了常规的股票市场外,还参与了大宗交易、风投等操作,“收益目前都不错”。

李少伟干脆把投研团队和操盘地移师北京,“自己大半时间也在外地跑,最近的一期产品,发行地则选在了深圳。”

股市初露曙光,行情能走多远?这些私募掌门人面对记者,回答仍显谨慎。

“此前,我们是看到市场有了动作才跟进,现在,则是提前布局,很少根据别人的研报行动,更多的是自己的独立思考。”张书桐坚信,今年至少会有一波中级以上的行情,这也是“亮剑”的好时机。

  

ContentRigthTop();
var _bdhmProtocol = (("https:"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 https://" : " http://");document.write(unescape("%3Cscript src='" + _bdhmProtocol + "hm.baidu.com/h.js%3F134d911ac866f4d4b7a36889a6ef37db' type='text/javascript'%3E%3C/script%3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