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观舆论对市场低迷推波助澜
近期,媒体和市场出现了明显的过度看空和悲观的倾向。中国的经济金融数据无论对比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国家,都处在中上游偏好水平。但从媒体和大多数股评家的评论看,好像中国经济永远是危机状态。媒体对经济金融数据的解读,不仅失去了公正客观,而且连常识也违背。无论经济金融数据是上还是下,都会用不好的判断词来定义解读,从而对市场低迷形成推波助澜效应。
比如,中国4月份PMI指数为50.6%。这个指数从专业角度判断,完全符合预期,反映了经济景气状态平稳,也是客观调控目标范围内,绝对是个中性的指标。当月欧元区PMI指数为46.5,德国为47,都创4个月和6个月新低。但欧元区股价指数在公布这些数据后继续上涨,并创几个月新高。我们来看中国各大媒体对50.6%,即扩张期指数用了什么判断语,普通用的是PMI指数“再创新低,经济存下行风险。”“再创新低”是什么意思?我们来看中国今年的PMI指数,1月为50.4%;2月为50.1%;3月为50.9%;4月为50.6%。所谓创新低,既不是创年内新低,又不是创去年以来的新低,仅仅比上个月回落0.3个百分点。中国PMI指数从2012年5月份50.4%到今年4月份共12个月中,指数最高的是今年3月份50.9%,这是近1年中PMI指数最高的月份。但3月到4月期间,股价指数同样下跌,媒体仍然看空,看空的理由是景气指数虽然上升,但物价通胀威胁来到。通胀无牛市,基本面仍然偏空。
如今媒体逐渐形成中国式怪圈。当经济数据上涨时,工业产值出口、投资指数上行时,媒体的通栏标题是:经济上行物价居高不下,宏观调控要紧缩利空;同样,经济指标下降时,其实物价也会同时下行,媒体的标题更为可怕:经济陷入衰退萧条之中,经济恶化、危机等等。同样的思维怪圈,在评论板块个股时,也失去了理智和客观的尺度。今年一季度,银行业上市公司业绩增长再创行业之首,达到10—15%的区间。但媒体主流标题都是业绩增速下滑,不看好。请问,如果10—15%的业绩增速仍然不看好,全中国,全世界有哪个行业,特别是银行业有这样的增速水平?前几年银行业平均增速超过20%,那是不正常,超高速,如今回到10—15%区间,有什么不好?媒体又说银行坏账大量增加,坏账率提高。中国银行(股吧)业近几年信贷总量大约每年新增8万亿左右,只要新增不良贷款不超过800亿元,那么不良率就会稳定在1%区间。这样的信贷资产质量全世界的银行业绝对处在上游水平。
总之,中国股市散户投资者仍然占主导地位,媒体过度看空对市场低迷起到了推波助澜的负面效应。
发送好友:http://www.sixwl.com/dapan/84583.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标签:
上一篇:2000亿RQFII会引发大牛市吗?
下一篇:股市温度回暖“红五月”能否就此展开
·美国就业市场出现实质性改善2013.05.05
·稀土整合方案成型 五大集团或将面世2013.05.06
·电商平台定价混乱 好视力多渠道代理埋隐患2013.05.06
·好视力涉嫌一号多用 3个批号“混搭”近10款产品2013.05.06
·资质调查好视力涉嫌假冒中国驰名商标2013.05.06
·暴利吸金好视力眼贴生产成本仅0.3元贴2013.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