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基金季报有所为 有所不为
又到基金季报披露时,大批投资者挖掘着季报的各种信息,希望能“跟踪”或“抢跑”基金投资,获取市场超额收益。关注基金季报是必要的,但应“有所为,有所不为”。
对基金短期配置的得失“有所不为”
应“有所不为”的正是不少投资者所热衷的,对基金单个重仓股票的优劣、短期调仓的得失所进行的细致评判。
首先,基金季报所披露的信息有着相当的滞后性,要求在季度结束后15个工作日内披露,大多数基金集中在最后的两三个工作日密集发布,所以基金季报披露时点通常距离季度末已经过去20天左右。再者,季报披露的组合是季度末最后一天单一时点的投资组合情况,将这一时点的静态信息按照上季度或下一季度的表现来评价,都是难有说服力的。
例如,市场往往高涨之后迅速落入低潮,基金此时季度末的低仓位是错失了前期市场的高潮,还是高位减持后的有效防御呢,更不论基金季度间是否有波段操作尚不得而知。同样,对基金重仓股投资得失评判,亦容易陷入极为主观的境地。实际上,无论是择时还是选股的好坏效果,均已经综合反映在基金业绩之中,投资者对季报局部的“拆分研究”,只是主观的徒耗精力而已。
考察投资组合是否“货真价值”
那么,连具体股票配置之类的都不研究了,基金季报还有什么要“有所作为”的呢?
首先,值得一看的就是考察基金是否“货真价实”,即基金能否在实际投资组合中恪守契约。不少投资者是根据一纸招募说明书,申购了毫无历史披露信息的新基金产品。因此,检验基金实际的投资组合是否与契约相一致,对投资者评估利益和风险相当重要,这一点在风格型、行业主题型基金上显得尤为突出。
此类基金为了满足细分市场的投资需求,往往重点配置于特定的风格类型、行业板块,并在契约中做出了较明确的规定。对于此类基金的配置,投资者通常有较强的个性化需求,如果基金实际投资组合偏离契约较大,就有可能对其带来较大的伤害。比如,中小盘风格基金却重仓持有大盘蓝筹股,就会在今年上半年的行情中错失应有的超额收益;消费行业基金却重配金融和房地产,在宏观经济较弱的下跌市场行情,自然难以体现出消费较强的防御性。
这时,通过基金季报就可以将穿了“皇帝新衣”的基金揭穿出来,把是否遵循契约约定的投资策略、是否坚持风格类型、是否集中配置特定行业等情况,能够较清晰地反映在投资者眼前。即便存在以季度末时点进行短期粉饰的行为,但综合多个季度报告之后,仍能相对客观地体现基金投资标的的“原貌”。
发掘基金组合中潜藏的“风险因子”
挖掘基金组合中潜藏的“风险因子”,亦是重要的“可作为之道”。许多投资者往往在不知不觉间陷入业绩变差的基金中,而从季报中挖掘出潜藏的“风险因子”,可以提前做出预警判断,有利于及时止损或转换基金。
基金季度变化过于灵活激进,是暗藏风险的一个重要特征。将一只基金多个季度的报告连续观察,投资者此时无需对基金的变动做出主观的评判,只需客观地观察基金季度仓位变化幅度、行业结构的调整程度以及重仓个股的留存情况。如仓位经常有10%以上的调整幅度、重仓行业经常在季度间有大幅调换等,那么投资者需要提高对基金业绩表现的警惕,风险随时可能袭来。
另一个可能暗含风险的重要特征,即集中投资。若一只基金从往常的分散投资突然集中于某个行业、某只个股等,便会让基金承担单个行业、单只个股的风险较以往骤然增大,对基金业绩的稳定性和风险控制能力提出了挑战。同时,基金从分散投资突然转为集中投资,反映了一种风格的变化,也从一个层面反映出投资管理人心态的较大变化,而这往往是基金经理“孤注一掷”或“过于自信”的表现,对基金业绩较大可能造成负面的影响。
发送好友:http://stock.sixwl.com/gufuredian/119969.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上一篇:华谊兄弟重大资产重组进展
下一篇:基金三季度谨慎为主 结构至上
·上市公司应自内而外修炼“金钟罩”2013.08.02
·长实纯利下降 李嘉诚回应热点话题2013.08.02
·晋亿实业高价增发“无人捧场”2013.08.02
·*ST联华9涨停 牛散离场两年赚3000万2013.08.02
·茅台飞天失守“指导价” 中档白酒“变相”降价2013.08.02
·朗玛信息终止重大资产重组 公司股票今起复牌201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