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股票 >> 私募交流 >> 浏览文章

私募转公募热情不高 非市场化渠道成壁垒

发布时间:2013-6-14 9:00:0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function ContentSize(size) {document.getElementById('MyContent').style.fontSize=size+'px';} 【字体:
document.getElementById("bdshell_js").src = "http://bdimg.share.baidu.com/static/js/shell_v2.js?cdnversion=" + Math.ceil(new Date()/3600000);

公募牌照垄断的藩篱被打破,或许注定只是少数人的机会。

新的《证券投资基金法》实施已近半月,除了券商、保险和银行等具备规模的金融机构,即将成为传统基金公司主要竞争对手之外,多年来一直游离在正规军之外的私募机构也将在公募业务上分得一杯羹。

推荐阅读

鼎锋张高:捕捉成长性行业

  • 私募:端午节后A股压力不小
  • 私募转战公募 体制不改是浮云
  • 公募老总辞职创业 瞄上对冲基金

私募机构在绝对收益上的多年经营、在投资范围和激励模式上的创新,以及人才和客户储备,令市场充满期待。

早在四月中旬,阳光私募机构星石投资率先成立了公募业务部,并认为这将是私募2007年之后第二个发展高潮期。

按照业内人士估计,私募机构管理资产规模约2000亿元,目前约有70余家私募投资管理机构已经成为中国基金业协会特别会员。成为特别会员是私募机构申请公募牌照的必要条件。

尽管如此,事实却是,在公募牌照面前不少私募机构持观望态度。包括盈信投资、从容投资和鸿道投资等多家私募机构人士受访时,均未给出进入公募业务的时间表,仅表示“未来会考虑”。

机会之争

进入公募领域,私募机构将会降下身段。其客户投资门槛将由100万元降低为1000元,这意味着私募将进入银行零售渠道,客户数量将大幅增长。与此同时,私募基金还可以涉足包括ETF在内的更多工具化产品的开发。

公募业务对于私募机构看似充满诱惑。但当被问及是否会进入公募领域时,深圳市盈信投资管理企业合伙人、总裁张峰透露,正在申报成为中国基金业协会会员,未来会考虑进入公募领域。

在此之前,盈信投资已经发行10款银杏系列基金(有限合伙),业务范围包括股票、债券、对冲基金,以及专注股权投资的合伙制基金和专注海外投资的对冲基金。

按照监管层颁布的《资产管理机构开展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暂行规定》,盈信投资已经达到进入公募业务的线性规定。虽然舆论显示私募机构对于公募业务磨刀霍霍,但盈信投资却显得踌躇和犹豫。

这种态度在不少受访的知名私募机构中似有共识,在此之前已经加入中国基金业协会的从容投资、鸿道投资等,面对这股“公募风”也表现得不甚“积极”。

从容投资人士受访时指出,未来会参与,不过还在观望。而鸿道投资人士则指出,下一步将积极致力于原私募投资业务在投资领域上的创新突破。

机会也许不像想的那么美满。

上述一家机构高管受访时坦言,对于进入公募,目前正处于渠道考察期。非市场化的渠道环境,是目前私募机构进入公募业务最大的掣肘。

本报掌握的资料显示,盈信投资正在积极与平安信托推出一款引入对冲策略的私募基金,由林劲峰和张峰分别按照市场中性和多空策略两种隔离的运作模式进行运作管理;鸿道投资则在积极推进与券商的合作。利用券商通道,私募基金将实现更为广泛的标的投资空间。显然,在公募机会面前,原有私募业务的拓宽仍然是这些机构的主要工作。

与此同时,北京一家知名PE公司人士也透露,在此之前也已经在考虑介入公募业务的事宜,还从公募基金公司招募了几位业务人员,但是这一项动议也仍然处于观望阶段。

相比而言,目前筹备比较积极的为保险机构。保险行业多年经营后积累了巨大资金量,需要通过借道公募基金进行工具化的投资,其拥有的客户优势显然非私募基金可比。

机会面前,似别有隐情。

非市场化的渠道

“做公募业务赚钱很难。”

日前,北京某知名私募机构管理层人士受访时坦言,在此之前,该人士曾在北京某中小型基金公司任职。

经历三年多时间的熊市行情,公募基金在权益类投资领域赚钱效应缺失,使得行业公信力日益式微,许多基金公司开始转向工具化产品的开发和固定收益产品的管理之中。

而在这一类产品的开发中,由于产品模式极易复制,渠道之争引发的差异,成为影响基金公司发展最大的因素。

“渠道环境的非市场化,是我们目前犹豫进入公募基金领域的主要原因。”上述一家私募高管受访时指出。

这里说的渠道环境非市场化,指的是拥有银行背景的基金公司在产品发行上拥有天然的优势,尤其是最近两年,包括工银瑞信、中银基金和建信基金等大行旗下基金公司逆市成长,整个公募基金行业也因为渠道资源的不均,形成并未充分竞争的非市场化格局。

“同样的产品,不能带来同样的规模,即使是拥有更好的业绩也难以弥补渠道的劣势。” 上述人士表示,尽管我们在绝对收益上经营多年,形成稳定的高端客户群体,但是进入公募领域之后,渠道资源匮乏仍然是发展的主要掣肘。

实际上对于多数私募机构来说,在几乎不具备国有大型金融系统背景的情况下,进入公募基金竞争格局很难有优势可言。

同样面临巨大挑战的还有券商资管,在此之前,券商通过大集合的发行形成了一整套的“游戏规则”,这在券商资管纳入证监会基金部监管后将不复存在。尤其是券商在渠道激励模式上的创新,曾使得大合集产品比公募基金更受银行渠道青睐。不少券商资管人士受访时呼吁,监管层应对券商大集合转公募实施过渡期保护政策。

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渠道被银行垄断的现状不改变,即使私募机构投资门槛由100万降到1000元,但是进入公募领域需要在中后台和人才配置给出更多的投资,这使买卖何时能赚钱很难预料。


发送好友:http://www.sixwl.com/smjl/102925.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var duoshuoQuery = {short_name:"sixwl"}; (function() { var ds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ds.type = 'text/javascript';ds.async = true; ds.src = 'http://static.duoshuo.com/embed.js'; ds.charset = 'UTF-8';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head')[0]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body')[0]).appendChild(ds); })();
ContentRigthTop();
var _bdhmProtocol = (("https:"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 https://" : " http://");document.write(unescape("%3Cscript src='" + _bdhmProtocol + "hm.baidu.com/h.js%3F134d911ac866f4d4b7a36889a6ef37db' type='text/javascript'%3E%3C/script%3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