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高频交易收益率同比大降4成 花旗有痛楚
国内市场上尚无商业化高频交易系统软件,交易所数据频率每秒2笔限制高频交易
高频交易在国内和国外面临着两种待遇。
推荐阅读
创新型基金投资指南
- 十大基金公司投研掌门把脉A股
- 基金高度关注流动性潜在风险
- 基金看多周期股看淡创业板
光大证券8月18日发布公告,表示8月16日的“乌龙指事件”错误来自于ETF套利的高频交易程序的订单生成和执行系统的错误。
某种程度上,高频交易在国内已“臭名远扬”,似乎市场上的每次意外都与其有关。不过,也有业内人士为高频交易鸣不平,“其实高频交易不是问题发生的原因,海外市场不是一直也发展得挺好么。”
海外高频交易收益逐年下降
事实上,合理和妥善地运用高频交易,可以为投资者带来意向不到的收益。
程序化交易,又称程式交易,发源于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其最初的定义是指在纽约股票交易所(NYSE)市场上同时买卖超过15只以上的股票组合,分为程式买入与程式卖出两种,因此,有时也被称为篮子交易。
而从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西方发达国家市场在交易系统方面的研究己经相当成熟。在美国,程序化交易的总量占总交易量的比重从1988年的10%上升到如今的25%左右,几乎所有的投资经理都使用程序化交易系统来辅助交易与资产管理。
而自2007年废止80A规则后,在NYSE市场上,程序化交易每天的成交量达到7.78亿股,像高盛、摩根士丹利及德意志银行都是程序化交易的最活跃的公司。
“国内在这一块确实还有很多地方要学,海外发展了这么多年一定是有可取之处。”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2007年7月,早已自行开发程序化交易的花旗集团,花6.8亿美元购买了自动化交易平台,此前花旗集团还购买过Lava交易与On Trade有限公司。
随后,高频交易席卷了华尔街,根据《Alpha》杂志的报道,2008年收益最高的基金经理是来自文艺复兴技术公司的吉姆?西蒙斯,他长期以来一直是高频交易的支持者。仅在2008年一年,西蒙斯博士就获得了25亿美元的利润。
暴利所带来的吸引让更多的投资者争先恐后的进入,但是不得不说,正是大量机构投资者的纷纷进入,使得美国的高频公司获利能力每况愈下。华尔街日报曾报道,一家由花旗集团前管理人员成立,运作不到两年的高频交易公司宣布关闭。
该家名为Eladian Partners的公司在2011年由两位高频交易先驱:Steve Swanson和Peter Kent成立。它随后发展成了员工超过50名,在纽约、伦敦和南加州有办公室的专业股票和ETF买卖机构。
除此之外,此前ACM全球宏观对冲基金创始人兼首席投资官陈凯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华尔街的高频公司很久没有赚钱了。
“确实无论哪里都会有这样的问题,本来是一片无人的草原,进入的羊群一多,最后什么都不剩下了。”沪上一家小型私募人士表示。
这预示着高频交易行业正在经历减速。业内人士估计,高频交易公司今年从美国股市交易中获得的利润要比去年下降约40%,比创下行业最高纪录的2009年下降近80%。
虽然参与者众多,高频交易却并不是一个无风险的操作。
系统速度下降亦可引发止损交易
2010年5月6日,美国股市道琼斯指数盘中瞬间下跌998.5点,重挫9.2%,事后调查显示着并非是交易员“乌龙指”所引发的,而是程序化止损指令和卖出指令集中触发所导致的大幅下挫。
而记者翻阅资料后发现,上一次类似的“黑天鹅“事件是1987年10月19日,当天美国股市开盘后大量股票被抛出,引发了交易所电脑系统线路变慢,电脑显示的情况落后于实际交易情况。当时大量的电脑装有比较股票现价与期货价格的程序,由于电脑显示的期货价格低于基础股票价格20%以上,这些电脑发出了无穷无尽的止损命令,最终酿成“黑色星期一”。这种事件虽然发生的概率不高,但也足以酿成重大灾难,这也是高频交易被监管机构诟病的重要原因。
T+0覆盖面更广后机会大增
但是,不得不说,虽然华尔街的高频公司碰到了一些困难,但是国内的高频交易却依然颇有市场,高频交易正引发越来越多的机构和专业投资者的关注。
相对而言,国内的程序化交易系统发展得相对较海外更晚。当然对中国市场有无“高频交易”,业内存在比较大的争议。由于国内交易所发布数据的频率通常为每秒钟2笔,交易者无论利用什么软件,行情发送频率都是相同的,无法实现毫秒级别的快速开平仓,因此多数交易者都会持仓数秒以上,与国外所谓的高频交易有着本质区别。
而且在期货领域的应用,高频交易仍然是一个新鲜的词汇。无论是在交易系统研究还是系统应用方面的成果都较为缺乏。不过上述业内人士表示,由于我国的信息技术应用起步较高,近几年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新的投资理念被源源不断地引进,各交易所也适时推出了套利交易指令,各种各样的程序化交易系统被开发出来,尽管在市面上还看不到商业化的交易系统推出,但底层的程序化交易开发平台、应用平台等均已较为完善。
海通证券在一篇研报中表示,对于高频交易,现在普遍存在一些误读,要么认为非常赚钱,要么认为扰乱市场。而实际上,大部分高频策略根本不是赚钱策略,而是为了提高市场流动性和市场深度。
“当然中国高频市场的发展取决于监管层的态度,如果能够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进展,相信中国的高频市场会发展得更快更好,”上述业内人士说,“首先,是使T+0覆盖的市场更加广泛;其次,是降低交易成本;再次,是采取做市商制度。”
发送好友:http://stock.sixwl.com/smjl/124444.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上一篇:二季度新兴市场对冲基金规模创新高
下一篇:对冲基金之王大卫泰珀跑赢大盘28倍
·IPO开闸预期再破灭 拟申报企业也停滞2013.08.26
·“核查飓风”鸣金收兵涉事问题券商IPO遭哄抢2013.08.26
·今日视点长时间停止IPO为唱空中国提供“新靶子”2013.08.26
·IPO市场重启有利经济转型2013.08.26
·招商银行配股规模抵10个IPO2013.08.26
·保代吐槽IPO申报1年也没进预审2013.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