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次整体估值达50倍 谁吹大了创业板泡沫
A股市场最近几年出现了3次整体估值达到50倍PE以上的大泡沫。
第一次泡沫出现在2007年,整体市场估值冲破50倍PE。当时市场的焦点主要在主板蓝筹股,各个板块的龙头公司受投资者热烈追捧。第二次在2010年,小盘股受到追捧,中小板综指的市盈率冲破了50倍PE。第三次则出现在2013年,创业板甩开中小板,单独上演了一段行情,市盈率也冲破了50倍。
很明显,在这三次市场行情中,尽管在市场达到泡沫状态以后,我们可以在市场上找到无数的“确定性”的解答,以解释为什么主板、中小板或者创业板在一个关键的时点上,“必须”拥有这么贵的估值。但是,这些理由几乎没有一次在泡沫开始之前就被提出。
证明这个现象的最典型的一个例子,来自于今年的创业板:如果说创业板走牛是之前可以预知的话,为什么没有一个主动管理的产品,可以取得和创业板指数基金一样的收益?
事实上,在绝大多数时候,市场过于相信从经济逻辑所做出的解释,以至于我们发现绝大多数投资者都在寻找这种传统型的投资逻辑。但是,市场往往忽视了两种更加重要的因素。
第一种因素指的是预期和价格交织的力量所导致的市场波动,在许多时候尤其是大泡沫的时候,这种因素的力量会远远大于经济逻辑。
在泡沫刚兴起的时候,市场并没有找到在泡沫中后期那么多的经济逻辑。但是,这些逻辑的萌芽状态一直都存在。在价格上涨的配合下,它们的影响力开始增加,而越强的影响力会导致越多的价格上涨,越多的价格上涨又会反过来增加这些逻辑的影响力,这也就是乔治·索罗斯的反身性理论所描述的状态。
所以,当泡沫达到顶峰的时候,成长的投资逻辑也达到自身影响力的顶峰。但是,这与那些逻辑的恒定状态差距甚远。所以,我们最终总会看到泡沫的破裂,这些逻辑也最终被人遗忘。
第二种因素来自于市场在许多时候受到的各种非理性因素的影响,比如代理人机制、短期视角、税收制度等等。它们相互作用,其复杂程度甚至让身在其中的业内人士也经常难以把握。而这些因素的作用也完全无法用经济原理所推导出来。
以当前的A股市场为例,“500亿现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500亿现象”指的是,如果一家公司的市值已经超过了500亿元,而同时又不是因为极高的市净率估值而勉强达到这个市值规模,则这家公司就很容易会被市场遗弃。
来自经济的投资逻辑很容易为这种现象找到解释,即市值大于500亿元的公司多是传统产业,我们理应摈弃传统产业。不管它们估值多低、财报实际反映出来情况到底是怎样,也都不该买,因为它们没有前途、没有预期。但是,撇开可能导致争论不休的预期论不谈,这种理论很轻易的就会被一个事实所击溃。那就是,在同时拥有大于和小于500亿市值公司的行业里,只要大于500亿市值的公司的市值并不主要来自于它市净率的极度高估,则这类行业里大公司的估值远低于小公司,盈利能力、增长速度则高于后者。
所以,与其说“500亿现象”是由行业的区别造成的,不如说是在投资人的短期视角、代理人机制,以及由反身性作用形成的价格衰退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市场千变万化,80%的短期价格变动以及几乎100%的泡沫状态,都很难用经济逻辑解释。而这些,也就是投资世界不同于现实世界的根本原因。
发送好友:http://stock.sixwl.com/gufuredian/129316.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上一篇:期指多头随时可出击
下一篇:三星智能手表或亮相柏林电子展 可穿戴概念望爆发
·9月23日早盘卖盘最强劲20股2013.09.23
·9月23日早盘买盘最强劲20股2013.09.23
·9月23日换手率最大的20只股2013.09.23
·主力资金净流入最多10股9232013.09.23
·主力资金净流出最多10股9232013.09.23
·9月23日卖盘最强劲20股2013.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