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盘持续非理性杀跌 股东增持成一道靓丽风景线
事情正在起变化。虽然昨日惨遭跌停者依然众多,但上市公司主动出击的热情也在同步升温,仅当天盘后至今日公告增持的公司家数就已超过60家。在市场信心亟待恢复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及其股东群体正发挥各自的力量加入战斗,努力改变着多空力量格局。
耗资近8亿大手笔增持
太平洋今日公告了一份重磅增持公告,公司第一大股东华信六合已于6月23日至7月2日增持676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91%,仅以昨日收盘价11.79元粗略估算,华信六合此番增持耗资也已接近8亿元之巨。
同样公告自家人近日完成增持的公司,还包括交大昂立和大众交通 。交大昂立部分董事及高管自7月2日至3日,以25.44元至30元的价格买入57万股公司股份。大众交通部分董事、监事及经营管理人员7月2日起增持公司股份合计78万股,增持均价为12.14元至13.02元。
此外,集中在7月6日当天,数家公司的增持行为,也使其股价走势看到“希望”。如清新环境今日公告,控股股东世纪地和6日增持了100万股,占股份总额的0.1%,且计划未来三月将累计增持不超过1%的股份,当天清新环境虽一度暴跌逾8%,但尾盘还是将股价拉起,仅微跌0.59%。
出现类似走势的还有航民股份 ,公司今日公告,控股股东航民集团6日增持392.9万股,约占总股份的0.62%,且未来12个月内拟累计增持不超过2%。
同样于6日实施增持的公司还有东华软件 、天茂集团 、通达股份 、华媒控股等。东华软件公司董事、高管团队购入36.7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024%。天茂集团大股东新理益增持公司603万股,占总股本0.45%。通达股份控股股东史万福增持公司股份25.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18%。华媒控股七位高管合计增持公司62万股,未来六月内将每人增持不超过20万股。
超比例、杠杆化增持涌现
除此之外,增持计划最为给力的当属凯迪电力 。公司昨日盘中公告表示,控股股东阳光凯迪将在豁免要约后的三个月内,以不高于16元每股的价格增持1亿股,而当前公司总股本为9.43亿股,其中阳光凯迪已持有2.69亿股,由此对比,其增持力度可见一斑。受此消息鼓舞,凯迪电力股价午后快速上涨,至收盘涨幅为5.81%。
同时,巢东股份股东安徽新力投资也表示,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增持不超过公司总股本5%的股份。本次计划增持前,新力投资持有公司股份占总股本的15%,增持完成后,新力投资将持有公司股份4840万股,占总股本的20%,且可能会导致公司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
其他公司的增持力度也不小,甚至用起了杠杆。如宋都股份控股股东宋都控股的一致行动人俞昀,通过规模为6605.17万元的“四川信托 -和兴七号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增持合计占公司已发行总股本的0.77%,其中自筹资金1651.29万元,融资资金4953.88万元。俞昀表示,未来六个月内还将择机增持公司股份,累计增持比例不超过总股本的2%。
而锦龙股份也公告,实际控制人杨志茂将在7月7日起的6个月内,增持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此前杨志茂已持有公司50.01%的股份。海鸥卫浴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唐台英拟在一年内增持不超总股本的2%;同时,海鸥卫浴控股股东中馀投资及其一致行动人中盛集团承诺,未来12个月内不减持其所持有的股份。北陆药业实际控制人、董事长王代雪承诺,未来一年内将斥资5000万元至1亿元,以不高于46.71元每股的价格实施增持。
在A股深度调整之际,相关上市公用不同方式护盘。
据数据显示,从6月29日起,截止到7月6日,总计有147家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增持自家股票,涉及金额达72亿元。此外,据记者不完全统计,7月7日,又有45家上市公司发布增持或者计划增持上市公司股份的公告以实现护盘。
上市公司密集发公告护盘
近日以来,随着股市的调整继续,一些上市公司二级市场股价已经腰斩,而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因“不忍直视”而采取措施力挺公司。
数据显示,6月29日至7月6日,总计有147家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在二级市场进行了增持,变动股份涉及的市值达到72亿元。
在这些掏出真金白银保护二级市场市值的上市公司中,有20家公司遭重要股东价值5000万元以上的增持。包括南玻A、罗顿发展、华孚色纺、卫星石化、九州通等。
7月4日,九州通发布公告称,司接到股东楚昌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楚昌投资集团,楚昌投资集团与公司控股股东上海弘康实业投资有限公司构成关联方)关于增持公司股份的通知。通过目前资本市场的分析,以及对公司未来持续稳定发展的信心,楚昌投资集团增持610万股,使用资金规模共计约1.15亿元。此外,上海弘康和楚昌投资集团表示,未来12个月内如继续单独或者共同增持上市公司股份,累计合计增持比例不超过上市公司总股本的3%。同时,在增持期间及法定期限内不减持其持有的公司股份。
一日之内45家发布护盘公告
在上证指数回升之后,7月6日晚,包括海王生物、锦龙股份、凯迪电力等上市公司发布了计划增持公司股票的公告。而华媒控股、天茂集团、德豪润达、东华软件、长城影视发布了重要股东已经增持上市公司股份的公告。
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在昨日晚间发布护盘公告的上市公司中,有16家沪市主板上市公司,8家深市主板上市公司。此外,中小板板块的上市公司中,包括德豪润达、巨轮股份、东华软件、海鸥卫浴、远望谷、上海莱士、智光电气等19家发布了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增持或者计划增持公司股份的公告。创业板板块中,包括千山药机、三诺生物在内的上市公司发布了护盘公告。
浙富股份昨日晚间发布了包括董事长等在内的管理层增持上市公司股份的公告。据了解,浙富股份介绍,鉴于当前股票市场的非理性下跌,本着共同维护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社会责任和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公司管理层部分成员实施了此次增持行为。公司管理层上述成员及其他成员未来不排除进一步增持的可能。上述人员增持股份的资金均为自筹。
长城影视在昨日晚间的公告中介绍,公司控股股东长城集团于7月6日增持上市公司股份236.59万股,变动部分涉及金额超3000万元。长城集团认为公司股价近期大幅波动,使得公司目前股票市值不能完全反映公司价值,特别是随着公司“全内容、全产业链”战略逐步实施,未来公司价值将进一步提升。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战略和良好发展前景的信心,看好国内资本市场长期投资的价值,长城集团未来不排除进一步增持,累计增持不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2%(含此次已增持部分在内).
上市公司加入救市行列。数据显示,自6月15日至7月3日收盘,两市共有255家上市公司在二级市场获重要股东增持,共计约7.83亿股,增持部分参考市值约为155.09亿元。其中,还有多家公司多次发布增持公告用真金白银进行自救。记者对比发现,历史上A股也出现多次增持、回购潮,其中一次是2008年10月,当月多达57家公司公告增持,创下了单月增持股东家数纪录,回购股份合计1.78亿股,金额约11.06亿元。
255家公司获大股东增持
这轮产业资本增持潮从6月下旬开始,加入到“护市行动”中去。6月26日开始至7月3日,上证指数跌幅18.58%,其间共有107家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参与增持,增持市值达34.58亿元。如果把时间放远一点至这轮下跌初始,数据显示,自6月15日至7月3日收盘,两市共有255家上市公司在二级市场获重要股东增持,共计约7.83亿股,增持部分参考市值约为155.09亿元。
其中,南玻A股东增持金额最高,增持市值达11.85亿元。交大昂立 (600530)、中葡股份 (600084)、长园集团 (600525)、飞马国际 (002210)、易事特 (300376)股东分别增持4.09亿、2.49亿、1.36亿、1.32亿、1.13亿。
另外,康恩贝也在此次自救行动中连续多次增持自家股份。6月30日,康恩贝公告披露,其实际控制人胡季强已通过21.48元/股的均价增持了公司股份110万股,并计划在未来2个月内,继续择机增持上市公司股份累计不超过1000万股。
紧接着,康恩贝又于7月1日宣布,包括副董事长张伟良、总裁王如伟、财务总监陈岳忠等8名高管集体增持,未来3个月内计划增持63万股~115万股之间。同期,公司子公司拜特制药总经理朱麟也加入增持行列,其于7月1日增持公司股份22.41万股,平均增持股价为24.97元/股,并计划在未来3个月内增持合计50万股至100万股。
除增持外,上市公司为维持股价预期,推出另一手段—回购。6月26日晚间,美的集团 (000333)公告发布《关于首期回购部分社会公众股份的预案》,拟议不超过48.54元/股价格回购不超过10亿元金额,预计回购不少于206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约0.48%。
另外,地产龙头万科昨日发布公告称,拟在100亿元人民币额度内回购公司A股股份。万科公告称,拟100亿元人民币额度内回购公司A股股份,回购价格不超过13.7元/股。若全额回购,预计可回购股份不少于7.3亿股,占已发行总股本比例不低于6.6%。
在回购公告发布后,万科A(000002)昨日上涨8.61%,报收14.88元。另外,美的集团自6月15日以来累计下跌约7.8%,大幅跑赢大盘 .
增持规模超2008年“熊尾”
回购和增持往往发生在二级市场持续低迷、大盘蓝筹股价值严重低估的时候。而每次增持回购潮出现后,市场无一例外都出现了一波强劲的反弹行情 .
从历史数据来看,产业资本的大规模回购往往是A股市场熊牛转换的信号。第一次回购高峰出现在2005年12月,当月11家公司公告增持,金额合计11.44亿元,而在当年1-11月共计有19家公司公告增持,单月数量之多可见一斑。
第二次回购高峰是2008年10月,在鼓励大股东增持股份的政策推动下,回购行为瞬间井喷。当月多达57家公司公告增持,创下了单月增持股东家数纪录,回购股份合计1.78亿股,金额约11.06亿元。
2005年12月是大盘走出两年牛市的起点,2008年10月沪综指也在探底后出现反转。产业资本的回购不仅推动了股市的回暖,对于个股也意义非凡,19日津劝业在股东增持消息刺激下封于涨停就是典型的例子。
最典型的一次出现在2008年9月,从汇金公司出手增持三大银行股,到中国石油 (601857)大股东强力增持,蓝筹股公司的增持潮全面铺开。此后A股市场从2008年11月起见底回升,上证指数涨幅超过100%。
而在2008年10日1日-12月31日,共有170家上市公司获大股东增持,增持金额总计24.3亿元。从趋势来看,虽然2011年的增持公司的数量不及2008年,但增持金额接近翻一番。
增持并不是“万能药”
但从实践来看,这种增持并不是万能,往往只是在大股东购买股票时,股价会有些许上涨,一旦买完了,股价随即下跌,而且不久之后就会跌破增持的位置。之所以会这样,一方面是因为大股东增持的数量本身就不多,并没有有效改变供求关系;另一方面由于市场面临的是系统性风险,这种个股的短期异动也就无法对整个市场产生积极的作用。
2011年前三季度,统计发现,2011年8月1日-9月29日,共有87家上市公司获大股东增持,增持金额总计42.4亿元。
2011年1月初开始,又有中国石化 (600028)、中国神华 (601088)、中国联通 (600050)等多家上市公司大股东再度出手增持。而A股市场随后便出现了一波持续4个月的反弹行情。
2011年增持有一大特点:以央企为代表的国企大股东增持案例越来越多。记者查询2008年10月-12月大股东增持明细发现,仅有鞍钢股份 (000898)、五矿发展 (600058)等少数几家央企获得大股东增持。但2011年三季度中,长江电力 (600900)、宝钢股份 (600019)、中国建筑 (601668)、中煤能源 (601898)、国投电力 (600886)、中国南车(601766)、中国北车(601299)、中国中冶 (601618)等央企大股东频频出手。
不过,除了央企的大手笔增持,2011年市场上还出现了2008年低位时没有的现象:中小公司的减持潮。统计显示,逢低仍减持,在创业板表现尤为突出。
2011年8月1日-9月29日,共有41家创业板公司高管减持,而仅有9家创业板公司获股东增持。
发送好友:http://stock.sixwl.com/shujutongji/189744.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标签:
上一篇:机构最新给予50股买入评级 9股预期涨幅逾100%
下一篇:没有了
·中报披露拉开序幕 关注超跌绩优2015.07.07
·大盘持续非理性杀跌 股东增持成一道靓丽风景线2015.07.07
·机构最新给予50股买入评级 9股预期涨幅逾100%2015.07.07
·50只股评级获机构调高 14只个股目标涨幅逾60%2015.07.07
·持续缩量前十只个股市场表现(截止7/6)2015.07.07
·主力资金出逃个股名单一览2015.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