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转战公募低于预期 成本过高成现实困扰
“一家基金公司如果开展公募业务的话,一年3000万元至5000万元的成本是必需的,而这对于大多数私募而言却是笔巨款。”
“私募可发公募产品”??众所期盼下,新《基金法》正式实施至今已逾半月,然而,曾被阳光私募界寄予厚望的“私募转公”,现实中却遭遇成本过高、公私募管理悬殊等种种困惑。目前除星石投资等少数机构明确表示兴趣并有实际进展外,多数私募仍处于谨慎观望中。
推荐阅读
鼎锋张高:捕捉成长性行业
- 5月九成私募录正收益
- 私募:绩优成长股强者恒强
- 星石有望成首家转“公”私募
“目前公募业务商业上已基本成型,与券商、银行的后台外包也已经谈好,但正式合同还没有签约,正等待证监会相关细则正式出台。”谈及公募业务最新进展,一直“高调”响应新政的星石投资相关负责人昨日对上证报记者称,而为迎接公募业务的开展,他们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内部整改。
今年4月,星石投资高调宣布成立了公募业务部,总裁杨玲曾透露,他们确定的首只公募产品将是一只追求绝对收益的偏股混合基金,如果一切顺利,这一公募产品最快有望在今年发出来。
据上述负责人透露,目前他们已将2名基金经理划拨新成立的公募业务部,研究团队则与原私募团队共享,而为适应员工由20人到40人的业务扩展需求,其新办公地点已选定在国家图书馆附近,新办公地正在装修,预计七八月份搬迁。
不过,新《基金法》对私募发行公募产品的政策开闸,阳光私募们的反应并没有此前预想中的踊跃,目前仅星石等少数私募表示明确兴趣并有实际动作外,朱雀、重阳、泽熙等知名私募则多表示,短期内“暂不考虑”。
对此,上海重阳投资一位负责人给出的解释为??“如果做公募业务,阳光私募各方面的积淀与优秀公募基金之间的差距依旧非常大,我们以后会考虑开展公募业务,但是短期内不会。”
“公募是块大蛋糕,但就我们而言,一是目前不具备这样的实力,二是需要更多点时间去准备。”广州煜融投资董事长吴国平对上证报记者称,未来可能会考虑跟其他机构合作联合开发这块蛋糕,但不是现在。
根据相关规定,私募基金申请公募基金管理人牌照,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实缴资本或者实际缴付出资不低于1000万元;二是最近3年证券资产管理规模年均不低于20亿元。据估算,目前满足此条件的阳光私募不足10家。
受困成本过高
从面对特定人群到面向公众客户,从投资门槛100万元到1000元。新《基金法》对私募发行公募产品的政策松绑,曾被私募人士寄予厚望。
今年3月底,基金业协会曾面向券商、私募、保险等机构在京举办了一场公募基金短期培训,记者在现场发现,星石、重阳等知名阳光私募都派人参加,并对私募转公募具体细节向培训专家提出了种种问题。但缘何在6月1日正式实施后,多数阳光私募却对发行公募产品却持谨慎态度呢?
据了解,尽管多数私募表示“暂不打算”涉足公募的各有不同原因,但公募业务成本过高、公私募管理悬殊却是业内普遍共识。
“一家基金公司如果开展公募业务的话,一年3000万至5000万元的成本是必需的,而这对于大多数私募而言却是笔巨款。”一家中型私募机构的合伙人对记者表示,而在其中来自银行等渠道的隐形成本更让其不堪重负。
为节约成本,星石内部并没有将公募业务和私募业务完全分开,而是在投资流程完全独立的基础上,充分共享研究平台和市场平台。而一旦公募产品成立,他们还会将销售业务外包给银行,后台外包给银行或券商,以节约成本。
由于私募在收取固定管理费外,还提取业绩报酬,因此大多数私募的架构以投资研究为主体,后台主要依靠信托完成,但进入公募领域后,最大的挑战来自于大量的估值、清算、信息技术等后台业务,而后台外包则是最佳选择。
除成本考虑外,私募进入公募还面临来自渠道扩展和投资者变化的挑战。
“私募的投资者一般都是高净值客户,但公募的投资者往往都是大众投资者,专业知识和对风险承受能力也差一些,如果私募公司的发行的产品风格过于激进,可能不太适合普通投资者参与。”星石投资总经理江晖认为。
上海重阳投资董事长裘国根也认为,私募产品与公募产品的收费模式和客户群体相当悬殊,有必要建立业务防火墙机制,从而实现投资、研究和交易等职能上的相互独立,这是避免两种利益冲突的制度保障。
发送好友:http://www.sixwl.com/smjl/104681.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标签:公转私
上一篇:新政策预期会加温 三沙概念股有望腾飞
下一篇:发行中小企业私募债券 开通我省中小企业融资新渠道
·宋继清经济下行趋势下的政策选择2013.06.19
·亚历山大·弗里德曼中国经济需加快转变增长模式2013.06.19
·张茉楠全球真实利率或大幅攀升2013.06.19
·控增速提效率 念好货币“活”字诀2013.06.19
·周俊生“一地二嫁”是土地财政下的蛋2013.06.19
·叶檀不动产登记难于上青天2013.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