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凯石投资陷“巨亏门”杠杆投资遭误读
地产商降价卖房,中国业主会把售楼处砸了抗议;买理财产品亏了,中国投资者会大骂机构设局要索赔。对于杠杆类投资品来说,更像投资买房,因为都使用杠杆,类似买房的贷款按揭,如最近上海凯石投资的"巨亏门"就是说的杠杆投资。
杠杆投资必然会助涨助跌,放大收益或亏损。如果不能认识到这一点,只看收益不看风险,不能读懂合同并尊重合同,那么中国的杠杆投资和创新金融就很难发展起来。2008年金融风暴爆发,香港很多投资者就因为忍受不了杠杆投资带来的放大亏损,就与投资机构爆发了纠纷。
推荐阅读
鼎锋张高:捕捉成长性行业
- 研报:弱市慎选高涨幅私募
- 担忧经济基本面 私募集体唱空
- 走访2013“最牛私募”创势翔黄平
近期,中国最大的私募基金之一的凯石投资就遭遇了一场舆论风暴。有媒体发表报道《信托做"托",阳光私募阴影一面》一文,该文混淆了众多专业常识,连6%的亏损都被该报道称为"巨亏",很容易让投资者对杠杆产品产生误解。
报道开篇就称:"5000万,交给明星基金代为管理,运行不到一年之后,仅剩不到1000万,亏损近80%。" 这种描述给读者感觉是基金净值下跌了80%,完全无视该产品的特点使用了较高的杠杆。事实上,从产品正式成立(2011年5月18日)算起至2012年2月产品停止操作时,沪深300指数下跌了20%。凯石投资管理的该基金下跌17.3%,跑赢大盘。
为什么基金下跌17.3%,投资人亏70%多?很简单,这就是杠杆。反过来一样,投资人的收益会远超基金的上涨。比如房贷首付30%,其余按揭。如果房价上涨了30%,那么本金收益率就是100%,下跌30%,那么就是归零了,再跌就是"负资产"。
这个信托产品用了多大的杠杆?根据该报道称,2011年5月,凯石投资与该投资人共同发起了一个结构化产品"金狮198号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在该产品里,凯石投资和该投资人都是一般委托人,凯石原始出资3000万元,该投资人原始出资5000万元,工商银行理财资金作为优先委托人出资1.6亿元,预期收益率7.675%。
凯石和该投资人出资劣后级资金,工商银行理财资金出资优先级资金,该投资人与凯石都使用了1:2的杠杆进行投资。该报道没有进一步解释什么是劣后什么是优先。所谓优先,就是在发生亏损时先保障优先级的本金和预期收益率。
也就是说,如果未来基金产生亏损,应先补足工商银行理财资金的1.6亿本金和7.675%的预期收益,剩余部分再由该投资人和凯石投资按照出资比例进行分配。同时,如果在投资过程中发生了产生了加仓行为,追加资金优先于原始资金分配,杠杆化产品一般设有严格的止损机制和加仓机制,为的避免因为临时性波动而提前中止产品,错失后市机会,在基金净值接近止损线时次级受益人可追加资金换取期限,使产品继续运行。
根据上诉媒体报道,在这个过程中,凯石投资先后补仓四次共计2910万元。而在这个过程中,该投资人并未同步加仓。
最后在该信托产品清盘。南方周末报道称:"同为劣后方,(该投资人)亏损超过3000万,而投资顾问凯石投资反而获得了672万的净收益,利润率超过20%。"事实上,根据南方周末报道,进行分配时先保障优先级1.6亿资金及其预期收益率和追加补仓资金,应该扣掉这些部分再进行分配,凯石投资累计补仓2910万元,才会产生这样的分配结果,完全是根据合同和契约执行的结果。
但整体报道都没有说明白,到底谁该为投资者负责,一会儿指责凯石投资一会儿指责信托隐瞒信息。事实上,凯石投资与该投资人都是一般委托人,产品所有补仓均属于中江信托必须向该投资人披露的信息,所以不存在凯石投资隐瞒补仓的事实。应该是信托公司向投资人披露相关信息。信托公司的义务是保证信息披露,而非保证产品不亏。
最后,报道称"这期间凯石投资共买入39只股票,其中38只巨亏,平均亏损达6%左右"。姑且不说这是不是事实。即使按照报道的逻辑,在大盘出现20%的下浮时,6%的亏损实在不能用巨亏来定义。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危言耸听的报道可以吸引眼球,但只会降低报道的专业,失去理性阶层的尊重。但这样的误导式报道,不能教给投资者正确的投资理念和投资常识,追求的是眼球而非真相。
发送好友:http://www.sixwl.com/smjl/106863.html
更多信息请浏览:第六代财富网 www.sixwl.com
上一篇:30万客户难做大期货私募
下一篇:王亚伟不调研频中重组股 股民称必须有内幕消息
·股指期货创上市来最大单日跌幅2013.06.25
·持仓剧烈波动 期指创单日最大跌幅2013.06.25
·近90亿元大单资金出逃三板块2013.06.25
·破净公司达150家 破净概念股扎堆三行业2013.06.25
·加速赶底砸出黄金坑 8只潜力牛股已现“白菜价”2013.06.25
·A股急跌 五公司大股东增持“护盘”2013.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