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股票 >> 大盘分析 >> 浏览文章

缩量小阳透露重磅信号 周五迎三大敏感窗口

发布时间:2013-3-14 15:45:36 来源:网络 function ContentSize(size) {document.getElementById('MyContent').style.fontSize=size+'px';} 【字体:
document.getElementById("bdshell_js").src = "http://bdimg.share.baidu.com/static/js/shell_v2.js?cdnversion=" + Math.ceil(new Date()/3600000);

  缩量小阳透露三大重磅信号

  周四股指早盘微幅低开,盘中受券商板块走强影响,股指震荡反弹,目前日K线呈现小阴线走势,成交量方面呈现一定萎缩。盘面上,券商,医药、电子等走势快走前。酿酒板块继续弱势。

  影响今日股指弱势震荡的核心因素来自:一是央行正回购达440亿;二是传肖钢将接替郭树清出任证监会主席;三是中小板和创业板的解禁规模成倍上升;四是周小川表示,将继续使用例如首付比例、房贷利率等针对房地产的价格调整措施,有的措施将继续加大力度。

  消息面,1)周小川称今年货币政策中性,信贷将保持平稳增长;2另外周小川认为地方融资平台80%债务没问题;2)煤化工审批有望在两会结束后开闸;3)多地谋划楼市调控细则思路或显差异化;4)三网融合提速广电设备投资超千亿;5)证监会力推重组 A股“并购年”来临;6)证监会:证券法修订成定局推动国际板;7)证监会正考虑研究新设证券公司;8)A股账户活跃度创一年新高,股票周开户数突破17万户大关;9)道指实现九连阳。

  那么如何理解今日缩量小阳线呢?笔者认为其隐含着三大重磅信号:

  首先空头力量逐渐衰减信号。尤其是经过五连阴后,空头力量显得逐渐“力不从心”;其次是酝酿大幅反抽信号。毕竟2200—2250是一个强支撑区域。再次是波段变盘拐点信号。虽然不排除空头主力快速下砸至2250之下,从浪型结构上观察,存在小波段级别的反弹浪。因此,后市若有政策利好配合波段反攻60天均线概率较大。

  蓄势上涨还是另有阴谋

  今日大盘收出一颗小阳线,但是成交量明显不足,说明观望气氛明显,今日结束了5连阴,是蓄势上涨还是另有阴谋?首先让我们看看一下盘面;

  盘面上早盘两市双双小幅低开,随后走高,在2275点附近出现回落,随后展开了较长时间的震荡走势。盘中银行、地产起到了护盘的作用,一度带动股指翻红,截至中午收盘两市涨多跌少,但是成交量并没有放大;午后开盘沪指震荡走高1.30分附近银行板块拉升再出触及2275点后出现回落,围绕2360点附近整理,尾盘略有翻红,全天以震荡为主,无明显热点。

  板块方面日用化学、电子设备、中药等板块涨幅居前,银行股表现活跃,昨日涨幅较好酒饮料、有色矿采、有色金属等板块跌幅居前。

  今日沪指全天围绕在2260点上下进行震荡,个人认为大盘在2260点附近整理并非在酝酿上涨,而是另有阴谋。首先盘面上股指三次触及2275点的阻力位,都无功而返,再有成交令不够活跃,量能不足都说明场内外资金观望态度较为浓厚,技术上也没有大幅好转的迹象,所以财富龙认为短线仍已整理为主,大幅上涨的概率依然渺茫,大盘不排除继续向下寻求支撑,下方重要的支撑就是2220点,上方压力2290点。操作上投资者可在支撑为附近适当建仓。

  缩量翻红仍非见底信号

  若没有两个小板在持续回落后的带头“刹车”,没有泰格医药,上海家化(股吧)等高价优质独立行情股(符合这个特征的品种倒无所谓主板还是小板了,事实上上海家化(股吧)的流通盘也才4亿左右)的止跌回弹,或许市场今天依然很难出现太多红色,沪指依然未必能保住低点,毕竟早盘成交量大幅萎缩,两市金额合计只有680亿元,其中沪市仅356亿元,两市资金依然处于净流出状态,“紧缩”二字恐怕不单单只对心理层面造成压力,也可能已经在实际活跃度上有所体现。不过转念一想也正常,股谚不是有云“反弹不是底,是底不反弹”么?都类似上周二那么来回折腾,短期内大家是高兴了,可多等一周呢?看看指数是什么样子?还不是照样乖乖履行二次探底的职责。

  究竟该不该拿“紧缩”说事?午评时笔者已经明确指出:“源头充满水”和“有充足精确的引水渠道”是两码事。周行长已经澄清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数据表明,在通胀处于可控范围的前提下,M2增长速度应当与名义GDP增长速度相匹配或略高一些。2012年,我国名义GDP是2002年的4.5倍,M2余额是2002年的5倍,所以这根本谈不上所谓的货币超发。同时,2013年M2增长13%的货币政策执行目标是完全合理的。相对于2月份15%的M2增速,央行实行“中性偏紧”的策略也理所当然。但是面对当前舆论的扩大效应,中国政府必须高度警惕,否则刚刚出现复苏苗头的中国经济很可能再度胎死腹中。

  为什么这么说?想要中国本土资本逃离中国,最好的办法就是进一步恶化中国实体经济的生存环境。而要恶化中国实体经济的生存环境,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逼迫中国紧缩货币,从而压制中国经济的内需和外需,摧毁中国股市。从2010年第一季度开始到2012年6月,连续27个月货币紧缩的结果正是人民币恶性升值,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暴涨。2011年第四季度开始,中国经济下行压力骤然增加,实体经济用“哀鸿遍野”来形容也不为过,高利贷风波此起彼伏,恶性社会事件大幅增多,伴随着一切的还有中国本土资本第一轮空前的外逃。现在回忆起来依然令人心有余悸。谁想让资本逃离中国,那就看谁现在最需要资本,不用多说,始作俑者自然是四次推行QE,纵容日本无节制宽松,挑唆中日关系的地方。

  所以,当前指责中国货币超发的论调,正是美国的利益诉求与中国舆论默契的配合。四万亿的跃进搞法推高房价不可取,但这不表示“因噎废食”的去把最基本的货币供给降下来。按照统计局数据,中国公布的GDP一定是剔除了物价上涨因素之后的“实际数据”;但是,每年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不仅要考虑“实际GDP”增速,同时还必须考虑当年物价上涨对货币的需求,以及资产货币化对货币的需求,而现在还要考虑人民币跨境流动对M2的影响。所以,央行一直以“M2=GDP增幅+CPI涨幅+2%至3%”这个公式来确定M2的需求量。比如今年中央对GDP增幅锁定在7.5%左右,CPI增幅锁定在3.5%左右,于是央行锁定M2增速=7.5%+3.5%+2%=13%。现在CPI虽然攀高但还在“上限之内”,GDP虽然有放缓迹象但本来要求就不高,是重质量大于数量,M2增长13%的货币政策执行目标又有什么问题呢?

  相对于2月的15% M2增速,央行实行“中性偏紧”的策略也理所当然,这不是因为在风平浪静的情况下突然要“收紧”,而是2月已经有点往外松了,但市场本身没有因为“松过”而在2月表现得更好,反而因为“要紧”而在3月出现连阴,我们不得不反思当前的舆论导向是否有些过于“无节制”了。持续的消息层面与心理层面的“负面循环”已经导致市场在本周出现了彻底的破位形态,双底不成立,后面走势会演化为更复杂的结构,且短期内空头仍将占据优势,这是很好分析得出的道理。最好的实例就出现在午后:多头想要来一波新的上攻浪去开拓今日的最高点,无奈量能完全不给力配合,只能是立马掉头向下,好就好在先行指标——小板方面的止跌效应依然在起作用,使得主板把红盘安然“撑”到了最后。 [1] [2] 缩量小阳透露重磅信号 周五迎三大敏感窗口

ContentRigthTop();
var _bdhmProtocol = (("https:"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 https://" : " http://");document.write(unescape("%3Cscript src='" + _bdhmProtocol + "hm.baidu.com/h.js%3F134d911ac866f4d4b7a36889a6ef37db' type='text/javascript'%3E%3C/script%3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