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重拳或是熊市信号
回溯过去24年A股走势,大熊市的另一面是宏观调控意外加码,导致企业盈利和市场估值同时回落的戴维斯双杀。始于上月的金融和楼市调控重拳,或是另一个大熊市到来的信号。
影子银行不再是缓冲带
3月4日万科A的跌停,预示着楼市调控超预期到来,3月28日兴业银行(股吧)的跌停,则明确严查影子银行的大棒终于落下。楼市调控超预期,不仅在于二手房交易的个税高低,而是长效机制的建立,最终将住宅由投机品变成公共消费品。不动产登记条例将在明年6月前出台,这是为全面推出物业税奠定基础。
金融调控超预期,在于严厉整顿银行表外业务,或导致银信、银证和银基合作业务规模萎缩。通道业务曾经是这3年来银行规避宏观调控的缓冲带,如果严格执行8号文以及《指导意见》等的相关规定,背靠兴业银行(股吧)的兴业信托资产规模或立减2/3。调控信托是金融调控最狠的一刀。信托破产至多引发地方金融风险,在防范道德风险蔓延的调控中,极易成为牺牲对象。1998年的广信危机和2004年德隆危机即是明证。
指数让位金融安全
楼市调控十年9调,高层或意在“房价泡沫有秩序地撤退,而不是突然崩溃导致金融危机和经济萧条。”当下,全球经济复苏似有还无,中国经济复苏亦是嫩芽乍现。此时此刻,中国意外加码调控,是将金融安全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泡沫破灭风险骤然增大。本次调控加码或在走钢丝,楼市调控打压地产投资,规范影子银行则令民间融资链条更加紧崩,稍有不慎,可能导致经济疲软,甚至捅破楼市和信贷泡沫,引发类似2001~2005年的微缩版资产负债表危机。
无论是地方融资平台,还是银行信贷风险,都与高房价密切相关。统计显示,今年3月,全国百城住宅均价为每平方米9998元,相对于居民工资收入水平而言,楼市泡沫之大不言而喻,且相关风险集中在信贷领域。无论是所谓“零风险高收益”地产信托的畸形膨胀,还是地方融资平台的借新还旧,都面临可持续问题。
金融安全备受高层关注,股市必须分忧——加大直接融资比例或是证监会新任主席肖钢的首要任务。肖钢直言“影子银行是庞氏骗局”,将银行融资风险转嫁给投资者,无疑是新政首选。果如是,股市维稳将让位于金融维稳,IPO和再融资扩容将以罕见速度出现,金融股融资扩充资本金将提速,这是股市难以承受之重。
市场化改革引发大熊市
规范银行理财挤压了地产的融资通道和银行的利润空间,可以预期,要素资源市场化定价改革可能戳破资产价格的泡沫。未来几年,利率、汇率、土地、自然资源以及新股发行的市场化定价,可能由于经济增速持续低迷和企业产能过剩加剧,“被倒逼”出台。
实体经济长期低迷无法维持金融和地产业的暴利,昔日人为延迟或者掩盖的金融风险开始释放。像中国远洋(股吧)目前净资产为250亿元,去年亏损95亿,总负债达1072亿。
对部分央企过度负债隐藏的坏账风险,银行以借新还旧来暂时掩盖,“拖字诀”暂时让银行报表看上去很美。但是,炎症拖延过久可能成为肿瘤,类似危机处理模式直接导致日本迷失的20年,以及结构性问题尾大难掉。“拖字诀”也或因决策者期待“经济在泡沫中转型”。欧美日试过此招,鲜有成功者。或如熊彼特所言——萧条是孕育创新的土壤,只有创造性破坏才能带来经济新的增长点。
对A股市场而言,如果占权重极大的金融和地产业暴利无法维持,甚至泡沫风险最终暴露,则大盘重心或许将持续降低。银行、地产股占股市市值比重过大的风险是什么?近期的塞浦路斯和冰岛股市崩溃,上世纪30年代美国股市和90年代以来日本股市暴跌,都是为金融地产股泡沫破灭所累。另外全流通时代的供求失衡,更是埋下A股熊市基因。二季度IPO一旦开闸,新股洪流或冲散本来不多的市场人气,给熊市添上最后的动力。
标签:
上一篇:证监会澄清重磅利空传闻 大盘见底前还有最后一跌
下一篇:上证指数向技术支撑位运行
·IPO财务核查风暴中的券商生态2013.04.08
·在审IPO抽查启动 首批30家企业入选2013.04.08
·IPO新闻喧哗背后的思考2013.04.08
·将心存侥幸者拒于IPO大门之外2013.04.08
·IPO财务核查逼退166家企业2013.04.08
·小盘次新股成分红主力军2013.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