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第六代财富网 >> 股票 >> 私募交流 >> 浏览文章

明星私募糗事一箩筐

发布时间:2013-3-25 13:41:00 来源:周末金证券 function ContentSize(size) {document.getElementById('MyContent').style.fontSize=size+'px';} 【字体:
document.getElementById("bdshell_js").src = "http://bdimg.share.baidu.com/static/js/shell_v2.js?cdnversion=" + Math.ceil(new Date()/3600000);

追求绝对收益的私募基金,曾因不羁的做派、超高的回报,惊艳无数眼球。但在《金证券》近日发起的“投资者心目中私募及私募产品意见”调查反馈显示,私募投资绝技或有,但江湖地位崩塌,明星偶像已死。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2月28日,国内共发行各类型策略产品4386只,正在运行的有3217只。在901只产品排名中,收益率为负的有275只,收益率在5%以下徘徊的有126只。业绩飘忽分化、过度投机自利、信披显失诚信,已成为许多私募的生存硬伤。

推荐阅读

理成资产:寻找转型中的机会

  • 2月好买五星评级私募大筛选
  • 寻觅一哥重仓股 王亚伟很“念旧”
  • 盘点私募基金经理十宗“最”

不务正业倒数全包

“新价值”火速褪色

运道不好,喝凉水都塞牙。广东新价值投资有限公司或许最能对号入座。在《金证券》发起的投资者调查中,关于新价值的意见最为集中和一致。

公开信息显示,新价值旗下合计有31只产品,其中非结构化有20只,TOT有11只。这31只产品的累计收益率显示,只有新价值3期勉强为正。从短期业绩来看,近一个月中,31只产品的收益率均未超过1%,其中8只产品收益率为负。成绩最差的是新价值20期,收益率为-2.47%。而近一年以来的业绩情况表明,在给出的901只产品排名中,倒数7只产品全部来自新价值。

新价值曾拿过2009年的私募冠军,掌门人罗伟广也一度被捧为“中国最牛私募”。时隔短短两三年,新价值为何会连连失手、排名一落千丈?

“我感觉罗伟广一定是踩到狗屎了。”一位投资者忍不住如是调侃。

《金证券》记者综合投资者的反馈发现,新价值出现今天困局,被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研投能力薄弱,罗伟广偏离主业。一名投资者称,“这两年新价值的研投能力几乎为零,基本上没有提供过亮眼的投资观点。”其他多位投资者则反映,罗伟广在2009年之后,似乎热衷混迹于各大财经论坛,更像财经走秀,而非专业投资人士。

买平安未必保险

“同威投资”人格分裂?

投资人将“最难认同私募”的名号给了深圳市同威投资管理公司。原因是,掌门人李驰的公开言论与实际操盘存在巨大鸿沟。

同威投资2003年涉足私募,2008年3月26日发行第一只产品。2007年的成功逃顶,让其名噪一时。截至目前,公司共有11只产品,其中一只结构化产品,一只海外基金;11只产品中,只有新华信托——同威1号累计收益为正,其余皆负。

李驰曾以学习巴菲特为榜样,自称是中国价值投资的代表人物。不过盘点过去几年李驰的“价值投资理念”,投资者忍不住摇头叹息。

有投资者给《金证券》记者举了这样一个例子。“2010年年中,他说大盘很难跌到3000点以下,后来市场就一度跌破2500点;2010年末,他又在公开场合说,A股市场6年内可以达到10000点。我们觉得真正的价值投资者不是随便喊点位,而是应该拿出真凭实据来。”

《金证券》记者发现,近年来李驰多次公开宣称,自己重仓中国平安、招行、兴业等金融股,“50元下闭着眼买平安”成为李驰的招牌语录。但有投资者犀利指出,如果李驰很早就重仓中国平安,业绩不至于这么差劲。

雾里看花似真似幻

“东方港湾”能力待查

从贵州茅台到广汇能源,深圳东方港湾投资公司的但斌颇受争议。

根据信息,目前但斌在国内只有一款叫做中融信托-东方港湾1期的产品,近一个月收益为4.35%,近一年收益为17.87%。虽然业绩好于此前两家私募,不过投资者的意见五花八门,分化较大。

一部分投资者认为,但斌在广汇能源和贵州茅台(600519)上确实赚了钱,在选股上还是很有能力的。另一部分投资者则表示从长期看,但斌的收益并不理想。还有投资人称,东方港湾旗下产品的各种费用有些高,投资成本较大。公开数据显示,中融信托-东方港湾1期的认购费和赎回费都为1%,管理费为1.70%。

而来自雪球专业投资人士的评价则称,由于东方港湾的第一个阳光私募产品是在大牛市的最高点发行的,所以并不能代表真实业绩。投资者认为,想要知道但斌的真实业绩,就得看他私下操作的其他资金。不过就目前的信息看来,知道他能力的可能只有他自己。

华夏三剑客折戟

“尚雅投资”全军覆没

《金证券》记者调查发现,一部分私募公司由于业绩表现太差,已经勾不起投资者的兴趣,包括涌泉亿信、尚雅投资、汇鑫诚通和智博方略等,这其中不乏资本江湖著名人物。

例如,涌泉亿信一期、二期两只产品2012年收益亏损均超过35%,一度包揽了2012年度上海地区阳光私募亏损的头两把交椅。

再看尚雅投资。尚雅投资董事长石波曾任华夏基金投资副总监,先后管理过基金兴科(点评)、基金兴华(点评)、华夏回报(点评)和华夏回报二,曾被誉为“华夏三剑客”之一。不过尚雅投资的业绩连连衰退。截至目前,其旗下20余只非结构产品无一取得正收益。

有投资者直言,“不知道这些公司到底在干什么,所以不会去投。”

研究员彭晓武对《金证券》记者表示,目前私募市场上产品种类越来越丰富,除了传统的股票型产品还有期货类、债券类等,这些产品风格迥异,风险系数相差也非常大。在A股政策频出、大资管业务开展的背景下,投资者在购买私募产品时还是应该多借鉴专业机构的意见,这样可以避免专业判断能力不足、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引起的不必要损失。

 

 

立即扫描,在微信中与“好买财富”成为好友,带给您更多精彩、更多互动

ContentRigthTop();
var _bdhmProtocol = (("https:"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 https://" : " http://");document.write(unescape("%3Cscript src='" + _bdhmProtocol + "hm.baidu.com/h.js%3F134d911ac866f4d4b7a36889a6ef37db' type='text/javascript'%3E%3C/script%3E"));